[新闻联播]大同,“算”出新未来
当你打开手机下单点一杯奶茶,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支付;
当你对智能音箱发出指令,它便应声播放歌曲;
还有社交平台上精准的智能推荐、电影里震撼的特效画面、在线购物的个性化推荐……
这些便捷日常生活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角色——算力。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水电煤”一样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生产力。
不久前,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开幕,备受瞩目的中国算力平台(山西)同期正式启动。这一系列重要进展,让“算力”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那么,算力究竟是什么?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本次大会的举办地大同,又为何要抢占算力产业的新赛道?
01 算力,究竟是什么“力”?
算力,即计算能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
通俗讲,算力就像能处理海量数据的超级大脑。我们能顺畅在线网购、导航路线、与AI助手对话等,靠的都是这个看不见的超级大脑。目前算力大致分为三类——
基础算力(通用算力):一般用于基础通用计算,比如办公、上网、看视频等,不需要太高的性能。
智能算力:主要用于复杂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任务,比如让AI学会识别人脸、理解语音、翻译语言等。
超算算力:由超级计算机等高性能计算集群所提供的算力,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
在计算科学领域,有一个专业指标来衡量计算设备的能力——FLOPS,即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在此基础上,还有——
MFLOPS:百万次;
GFLOPS:十亿次;
TFLOPS:万亿次;
PFLOPS:千万亿次;
EFLOPS:百亿亿次……
数值越大,计算能力越强。举例来说,一款高端游戏显卡可能拥有约80TFLOPS的算力,相当于每秒能完成80万亿次运算,支持复杂的3A游戏流畅运行。
超级计算机“Frontier”,峰值性能突破1EFLOPS,即每秒能完成一百亿亿次运算。若以普通人按计算器速度(1次/秒)计算,超算Frontier1秒的运算量,需要全球80亿人持续按键近40年才能完成。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占全球总规模的32%,稳居全球第二。
算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测算,在算力方面,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增长。加快算力建设,可以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实现对经济发展效能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02 大同打造“算力之城”
有三个锦囊
算力,正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全国多地纷纷布局算力产业,大同是其中一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我国算力领域的顶级盛会,中国算力大会已连续举办三届,今年选址大同。大会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显示,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列全国第三。
大同,究竟有何不同?这座曾经的“煤都”,何以打造出“算力之城”的新名片?有三个“锦囊”。
首先,大同拥有先天优势,概括来说是“二低一稳”:低气温、低时延、地质稳。
秦淮数据灵丘基地是第一家落户大同的数据中心企业,如今这里,高性能服务器集群正以强大的算力支撑着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服务。
秦淮数据灵丘基地运维负责人段卫东表示,由于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及时散热就非常重要。而大同的气候条件非常好,夏天比较凉爽,有大量时间可以实现自然冷却,有利于降低能耗。
据了解,大同市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20摄氏度,每年有10个月的时间能利用自然冷源制冷,大大节省服务器散热所需要的成本。
中国移动山西公司算网拓展中心总经理王秀玲说:“比如在大同建一个装机能力在1万架50兆瓦的数据中心,与一些气温较高的南方城市相比,一年可以节约4000万度电。”
区位上,大同与北京直线距离约为200公里,到京津冀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单向时延仅3毫秒。低时延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吸引算力企业纷纷在大同市投资。
除了气候、区位条件,大同地质稳定,是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的理想区域。
其次,作为能源城市,电价低、绿电足是大同发展算力产业的突出优势。
走进位于大同市阳高县的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机房内一个个机柜依序而列、信号闪烁,正在昼夜不停地用强大算力进行着复杂的数学计算、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等。
中联数据集团高级副总裁马超表示,大同市算力企业电价有一定优势,“我们一个基地一天的用电量在几百万度左右,一年的用电量大约几十亿度,目前交易到户电价基本维持在0.5元/度以内。”
8月底,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大同市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宁文鑫表示,近期将出台算电协同相关政策,通过不依靠补贴的市场化电力交易机制,推动算力中心用电价格降至较低水平。
目前,大同市电力总装机容量1839.6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56.46%,绿电供应充足。马超说:“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的绿电交易,项目每年可以减碳数十万吨,为我们建设低碳绿色的算力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一系列政策落地,为大同发展算力产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大同市先后出台《大同市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大同市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大同市促进数据呼叫(标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算力领域的相关政策。大同市政府在今年拿出3亿元真金白银支持,全链条推动算力产业发展。
凭借这些综合优势,大同自2018年引进首个大型数据中心项目以来,吸引众多头部企业的算力项目纷纷落户。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大同市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宁文鑫说:“大同市算力中心基建累计投资282亿元,服务器投资累计491亿元。”
03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从“瓦特”到“比特”
大同布局算力产业,围绕“硬件制造-算力服务-数据应用”全链条,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上游:大同引进落地了中联联志、宁畅科技等算力中心服务器制造企业。
中联联志在去年投建后首年即完成了1.9亿元的算力服务器订单。不只服务器制造,中联联志还提供完整的服务器维修、拆改配等售后服务。
中联数据集团副总裁康楠表示,“我们围绕大同算力产业做配套,不仅大幅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同时本地就近生产与维修也降低了设备及配件的运输成本。”
山西秦云基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俊表示,公司在大同延展落地了整个算力产业链,无论是集装箱变电站、储能,还是数据中心的机电以及服务器,都基本实现了在大同生产、大同应用,“大同本地的算力中心,80%都可以采购大同本地的产品。”
下游:大同以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为引领,引进培育数据呼叫标注企业。
在大同市东风里数据服务基地,有的工作人员在电脑屏幕前专注地标注着道路环境图片数据,有的工作人员在对海量数据进行标注、清洗等处理服务。
截至2025年6月,大同市共引进和培育数据呼叫标注企业67家,累计带动就业近3万人次,数据标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7.9亿元。
如今,算力正深度赋能各行各业。从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到智能化工业生产、农业精准灌溉,再到前沿科学研究以及我们日常接触的每一个数字应用,算力都是其重要支撑。
在文物保护领域,云冈研究院通过“数字云冈”项目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的高精度数字化建档,预计2030年全部完成,最高精度可达0.03mm。
云冈石窟第9窟数字信息采集工作
图片来源:云冈石窟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城市治理方面,大同市建设综合网格系统,采集综合治理相关数据超300万条,辅助网格员开展审核、排查工作,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高效化。
在农业领域,大同市云州区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黄花产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管理服务,助力小黄花成为富民大产业。
大同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7年大同市数据中心用电量将突破100亿度,算力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实现经济形态变“瓦特”为“比特”。
从“煤都”到“算力之城”,大同正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加速前进,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参考样本。
注:本文转自新闻联播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