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新闻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深度丨从“华彩杯”解锁我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5-11-18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2513_764.png

沙场秋点兵!历经九个多月的酣战,超过1万个项目经过激烈的区域赛和专题赛等环节,11月11日,其中的150个候选项目在第三届“华彩杯”算力大赛总决赛现场集结,经过现场比拼,94个项目脱颖而出,最终折桂。(点击查看获奖名单)

这场算力领域的大赛带给行业的不仅是巅峰对决的紧张刺激,不仅是应用项目的增加、应用范围的扩大,更重要的是,透过大赛窗口,可以看到我国算力产业以创新为驱动、以协同为纽带、以应用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图景。

AI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眼下,算力已成为全球高科技竞逐的主要赛道,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高度重视算力产业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旨在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和应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

当前,我国正按照“点、链、网、面”体系化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我国算力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1月12日举办的2025华彩论坛上透露,截至9月,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规模达1250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1053 EFLOPS(FP16半精度)。

如何推动算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让算力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赋能作用?“华彩杯”算力创新应用大赛是重要载体之一。据悉,“华彩杯”算力创新应用大赛由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2737_124.png

“大赛深挖算力产业应用需求和潜力,征集特色应用项目,树立行业标杆。通过这些案例,进一步激发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创新活力,促进算力产业链相关技术创新,提升典型场景的技术支撑能力。”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总工程师郭亮表示,“同时,大赛营造算力应用氛围,搭建政产学研用交流对接平台,促进人才培养,繁荣产业生态,推动算力行业的应用推广与转化,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全方位助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银川到合肥再到北京,从能源转型、智能制造到数字医疗、城市治理……“华彩杯”算力大赛自2023年首次启动以来,已形成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泛参与格局,共征集项目超2.3万个,充分汇聚了产业界、科研机构及地方政府的创新力量。

算力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大赛赛制也在不断创新。“在赛道设置上,本届大赛在往届的基础上增设金融、农业、城市治理等专题;在赛制上,除了传统的项目汇报路演环节,我们创新性地引入了专家推荐、实测挑战赛、现场直播、现场互动等多样化形式,让更多专家和大众融入赛事,提升比赛的参与广泛度和透明度,实测挑战赛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参赛项目在真实场景中接受考验,从而验证其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郭亮介绍说,“这些环节的设置,不仅丰富了比赛的形式,更在层层筛选中,确保了大赛的专业性。”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2825_569.png

这些新元素的注入让大赛更像一个技术创新的展示舞台、一座应用落地的坚实桥梁。参与本届大赛的评委们不仅对项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更对算力应用落地充满信心。

“看到这些项目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振奋和期待。”作为大赛评委之一,中国信通院副总工何伟这样感慨道,“这些项目既具技术深度,又紧密契合产业需求,兼具示范性和引领性,展现了应用创新的独特活力;不仅覆盖通用算力、行业应用两大基础赛道,还延伸至大模型、绿色算力、边缘智能等新兴领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参与团队的多元化,体现了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

同样在参赛项目中见到惊喜的还有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主任工程师樊春。“项目的应用导向非常明确——不仅聚焦解决行业实际问题,而且有的还成功落地,与应用方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作为评委之一,他表示:“这些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和潜力,让我对我国算力技术在垂直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对于参赛团队而言,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展示机会和奖项,更是备赛过程中创新、打磨的经验和下一步改进、提升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2907_833.png

“参赛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在算力技术的创新突破中‘仰望星空’,又可以看到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的‘脚踏实地’落地生根,真切感受到算力已经从‘技术能力’跃升为‘产业动能’,从而形成‘国家竞争力’。”江铜集团德兴铜矿数字化部副部长张正飞如是说。本届大赛,他所在的团队带来的“德兴铜矿-云边协同赋智矿山”项目获得了二等奖。他表示:“我们的项目在国家级平台上接受专业评审,检验技术创新性和可行性。同时,大赛提供了潜在的合作伙伴和资源对接机会,能帮助项目推广应用。此外,比拼也是我们‘以赛促学’的重要途径。”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柏志安和其团队也在大赛中受益匪浅。“备赛过程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真正把技术做‘实’并不容易,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可运行的平台,每一步都需要反复打磨、不断试错。尤其是在医疗这个对准确性、安全性和可解释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光有算法还不够,必须深入理解临床场景,才能让AI真正有用、可用、可信。”团队“医疗多模态训推融合智能算力平台”获得三等奖。柏志安表示,“专家评委的专业建议让我们对‘训推一体’架构在医疗多模态场景下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帮我们找准了下一步发力方向。”

今年的大赛已经落幕,但行业对算力产业的创新和探索不会停歇。如何将这些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我们将通过2.3万个项目的数据,系统分析算力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通过案例集,详细阐述每个项目的背景、技术方案、创新点、实施效果等内容,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借鉴。”郭亮介绍说。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3006_110.png

据了解,在产业落地和行业应用方面,三届大赛中约60%的项目已经进入商业落地或规模复制阶段,主要集中在教育、制造、交通和金融领域,形成了可复制的市场模式,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制造领域,算力优化了生产和质量监测环节,缩短了决策周期;在文化娱乐领域,提升了创作效率;在教育和医疗领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诊断精准度;在城市治理领域,为应急预警和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撑。

算力产业发展方阵的数据显示,算力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不断加深。目前,算力在电力、制造、文化娱乐和教育渗透率超过20%,医疗、城市治理、金融和交通达15%以上。

“我国算力对行业的赋能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尤其是在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算力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樊春以其所在行业为例,“高校有着大量的科研算力需求,通过引入智能算力,我们构建了超智算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通过软硬协同优化打破超算与智算的资源壁垒,显著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

放眼未来,何伟表示,我国算力产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大模型及人工智能算力的深度赋能,持续拓展智能化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更多行业场景加速智能转型;二是算力的普惠化趋势愈发明显,随着架构优化和成本下降,中小企业与创新团队将更便捷地获取并灵活地使用算力资源;三是绿色低碳将成为算力发展的核心议题,如何在提升算力效能的同时实现能耗最优与结构优化,将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向。

具体到行业需求,“希望算力技术能够更加高效、灵活,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我们对算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关键业务中,算力的持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樊春表示,“此外,我们期待算力使用成本能进一步降低,更多的课题组也能享受普惠算力带来的红利。”

聚沙可以成塔。2.3万个算力创新实践正汇聚成澎湃动力,经过技术、应用多维度的“检阅”和比拼,通过不断升级,奔赴应用一线。从“可用”迈向“好用”,从单个试点走向多点应用,我国算力领域的创造潜能与发展韧性不断显现,算力在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巨大价值备受认可。可以期待,算力将成为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数字底座。

注:本文转自人民邮电报官微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3044_3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