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新闻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为 “一院多区融合医疗AI数据湖”创新实践

2025-10-17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山肿瘤)联合华为打造的“一院多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融合医疗AI数据湖建设方案”,以其创新示范作用的应用效果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评为“创新先锋”案例。

核心技术:

分布式存储结合统一数据空间打通数据孤岛

中山肿瘤三个院区年增数据约10PB,影像、病理、基因等多模态数据分散存放,跨区调阅依赖人工,形成“调不到、调得慢”的瓶颈。院方构建统一数据湖,以全闪分布式存储结合统一数据空间为底座,打通数据孤岛,支撑后续大数据与AI双中台运行。

采用分布式全闪架构,充分发挥闪存低延迟、高IOPS和高吞吐的优势,满足医疗数据高并发访问与分析需求。同时,闪存介质能耗较传统硬盘降低70%,助力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通过高密硬件与智能压缩算法,对PACS影像、病理切片等数据实施场景压缩,在保障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存储效率。

采用跨院区数据共享和流动方案,构建全局可视资源池,汇总三院区数据,实现“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的统一访问,满足合规要求。

微信图片_2025-10-17_090624_389.png

图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AI数据胡存储示意图

应用场景:

跨区域医疗资源协同调度与智能诊疗

跨院区影像即时调阅:患者在一院区检查,他院医生可直接调阅原始影像。

AI影像辅助诊断:每日处理5.6万张新增影像,基于全量数据日更训练,自动识别病灶。

罕见病例相似性检索:对于发生率为0.01%的病理切片,平台可在74.8亿条历史记录中秒级返回相似病例,并给出对应治疗方案与随访结果。

病理-基因-影像联合建模;融合医疗AI数据湖把患者的三种检测文档自动对齐,形成多模态样本,支撑跨组学AI模型训练。

应用效果:

多点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融合医疗AI数据湖投用后,影像跨院调阅从40分钟压缩到3分钟,AI辅诊让单例阅片时间缩短35%,诊疗流程加速使平均住院天数由3.2天降至1.1天。

未来,院方将在融合医疗AI数据湖基础上扩展实时联邦学习、区域医疗协同等场景,并持续验证全闪分布式存储在基因测序等高带宽业务中的稳定性。

未标题-1.gif